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www.xinhuanet.com/mil/2019-01/31/c_1210051891.htm"
呈弧形的扇坡設計大阪城城墻采用錯層設計,城墻并不在一水平面上大阪城,是日本大阪旅游名勝之一。筆者在大阪城游玩期間,發現該城城防設計具有一些獨特細節,如狹縫、扇坡、錯層等,體現了日本不同于其他國家的軍事思想。狹縫。城墻上的鐵炮(火繩槍)射孔。射孔在石塊上鑿開而成,整體呈漏斗形,外小內大,外部被彈面積不到10×10厘米。射孔內有一梯形斜坡,長約40厘米,寬約50厘米,高低差約25厘米,士兵可俯臥支肘穩定射擊,內壁圓滑,人機工效良好。射孔間距約2.5米,多名士兵可輪番從一個射孔射擊。大阪城不同武器的射孔也有差異,鐵炮射孔呈正方形,弓箭射孔為長方形,大小相當于兩個鐵炮射孔,便于弓箭瞄準發射。主城天守閣上還有多個伸出城墻約半米左右的射擊臺,用于打擊攻到城下、位于墻根死角的敵人。扇坡。與很多日本城池類似,大阪城城墻呈陡坡狀,帶弧形,尤其是城墻垂直交接處弧度更大,明顯拉長,使敵方攀爬距離更遠,越往上越接近垂直。扇坡處城墻采用體積更大的整體石塊,打磨光滑,石塊之間的縫隙小,難以攀爬。錯層。大阪城的城墻并非四四方方,而是采用錯層設計,以制造防御縱深、加大火力打擊面、分散敵人力量。面對一字形城墻,敵方兵力可一線平推,支援火力可覆蓋整個城墻。錯層城墻可將敵兵力分割為多段,支援火力也會受到錯層遮蔽。錯層城墻構成L形陣地,將正面接敵變為正側結合接敵,從正面和側面構成交叉火力打擊敵方,火力發揚效果遠超一字形城墻。打擊攻到墻根、位于正面射擊死角之敵時,一字形城墻防守者不得不探出很大身體才能完成,而錯層城墻可直接以側射火力保護。同時,錯層長度約在20至50米,正好在鐵炮或弓箭的有效射程內。此外,大阪城的部分重要城墻采用整體巨石構筑。據說城內還設有暗室,武士可通過秘道對敵人突襲。由于人多地少、機動空間狹小,日本軍事思想強調正面硬抗,因此必須在戰術細節方面細致縝密。這種日式軍事理念,在二戰戰場也有體現。《松山戰役筆記》記載,日軍松山地堡群機槍射孔外小內大,射界極小,火力密度極高,與大阪城狹縫設計極為相似。在日本明治年間的西南戰爭中,叛亂武士依托復雜地形對明治政府軍隊發動白刃沖鋒,松山戰役中日軍也曾依托草木掩護使用冷兵器對中國軍隊發起突襲,這些與大阪城暗室中沖出埋伏武士的設想相似。日軍在松山戰役、硫磺島戰役和沖繩島戰役中,依托堅固地堡打出相對較低的傷亡比,或許也可從大阪城的城防設計中看出端倪。
關鍵字標籤:2019大阪機加酒台北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