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民商》記者李雨蒙 話說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游山玩水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喜愛的休閑方式。改革開放之初 旅游對很多中國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如今 曾經的“奢侈品”成了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經濟發展讓中國人“看世界”的腳步越走越遠 人們也在旅游中學會了休閑和享受生活。 1980年代的國人旅游 1980年代前 很多中國人都沒有“旅游”的概念 當時景點不多 北京、西安等名勝古跡多的地方成了少數幾個熱門的旅游城市。那時候 能去一次北京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兒 身邊的人都會很羨慕你 而能在天安門和長城留個影 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而出境游則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直到1990年代 百姓才開始有了旅游的意識 國內游逐漸興起并日益紅火。 中國人最早的出境游起源于1983年 香港、澳門對內地居民開放旅游后www.his-tw.com.tw/eWeb_his-tw/tickets/JR/index06.asp 廣東地區的“港澳探親游”成為出境游的開始。當時的廣東人去香港探望多年不見的遠親 遠親近鄰都會羨慕不已 會紛紛請他捎帶點“香港貨”。 黃金周帶動旅游業井噴發展 隨著國民旅游休閑計劃綱要的提出 帶薪休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www.his-tw.com.tw/eWeb_his-tw/tickets/JR/index01.asp 旅游休閑已然成為國民熱愛的一種生活方式 從近年五一、十一“黃金周”民眾出游井噴的壯景便可見端倪。 1990年代 在旅游業發展初期 國民旅游主要是以景點參觀為主 “上車睡覺、下車拍照 回來一問啥都不知道” 是大多數旅游者走馬觀花的真實寫照。顯然 這種旅游方式并沒有帶給人們期望的享受 人們很快便不滿足于這種休閑方式 于是有了更多針對游客需求的體驗式度假休閑旅游。 中秋、國慶黃金周的陸續推出 國內游、城市周邊游成了火爆的出行線路 大量平時沒有旅游時間的上班族成了黃金周的旅行主力軍 于是黃金周變成了“黃金粥”。而國人旅行需求的多元化 越來越多的都市人走出大城市 選擇“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學農家活”的鄉村游和生態游。 從不知何謂旅游到全民休閑 從景點參觀到講究休閑體驗 國民生活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變遷。國人不僅在物質上得到滿足 精神上也得到極大豐富 這或許就是中國好生活。 出境游興起 富起來的中國人早已不滿足于國內旅行 出國游已經成為許多國人旅行的首選目的地。中國國家旅游局發布的消息稱 截至2017年上半年 已開放的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有153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游客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 昔日高不可攀的購物“天堂” 早已經變成觸手可及的“鄰居” 一些喜歡購物的廣東人 一個月要去香港幾次 對香港的熟悉程度不亞于自家城市 成了地地道道的“香港通”。港澳自由行開放以來 便捷的港澳游大大豐富了內地居民的娛樂休閑生活 越來越多的人去香港不再僅僅為了旅游 很多人去香港購物 有人為了看一場偶像的演唱會 或者是到書展湊一下熱鬧 也有人是趁最新的大片上映到香港搶先觀看 甚至廣東的居民只是為了與香港的親朋好友喝早茶。 曾經一度 中國“烏央烏央”的出境游客 在國外留下了的“爆買客”形象 巨大的購買力一度讓老外驚愕不已。從鄰國韓國、日本、泰國 到澳洲、新西蘭、美國都出現過國人排隊購物、瘋狂消費的身影。 不過 近日中國旅游研究院與攜程旅游聯合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出境旅游者報告》顯示 雖然中國出境游客人數仍在增長、其消費仍在升級www.his-tw.com.tw/eWeb_his-tw/tickets/JR/index01.asp 但他們的旅行方式和消費觀念正悄然發生變化 簡單粗暴的“買買買”逐漸成為明日黃花。 法國游:從單一購物轉向深度文化游 在巴黎擔任博物館講解員的劉海霞從2015年開始提供定制旅游服務 按客戶需求安排行程內容。她的暑期生意十分興隆 目前剛剛為來自深圳的孩子們進行了一場“法國人文藝術游學”。 游學內容并非單純參觀博物館和知名景點 劉海霞帶領孩子們走進教堂欣賞古典音樂會、前往法國花藝冠軍雅克·卡斯塔涅家學習法式插花。她說:“最受歡迎的就是這兩項 孩子們能夠感受到藝術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隨著越來越多的游客期待深度文化體驗 當地旅行社也不斷推出“深度路線”。法國文華旅行社董事長李曉彤說。 現在的國人早已不再單一的“買買買” 而是需要更深度地與當地的文化接觸。面臨深度游、個性游的新趨勢 旅行社也需要與法國旅游從業者密切合作 挖掘法國各地區與城市的特色旅游產品 滿足中國游客深切感受法國文化的需求。該旅行社近期也開始推出法國鄉村和小鎮“專線游”。 在旅行方式升級的同時 中國游客購物也逐步趨于理性。游客在法消費越來越貼近大眾品牌 不再一味追求高端奢侈品牌 類似法國藥妝這種性價比高的商品越來越受歡迎。此外 跨境電子商務和國際快遞業的迅猛發展 讓“空降式”的集中購物也變得沒有必要。 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注重美食體驗 全方位感受當地文化。現在在米其林星級餐廳里也能看到不少中國游客 大家開始理解 嘗試當地美食也是感知文化的一部分。隨著90后、00后加入旅游的群體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講英語 更了解外國文化 因此他們更愿意選擇自由行去了解那些自己感興趣的風土人情。 受到恐襲重創的法國旅游業自2016年年底以來逐步回暖。統計數字顯示 2017年前4個月大巴黎地區中國游客同比增長了40.4% 其中自由行比例已達43% 2019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50%。 日本游:從“買馬桶”轉為“買體驗” 中國赴日游客的消費數據曾令日本經濟界興奮不已 而如今“爆買”熱潮的消退也引起日本社會的關注。日本觀光廳4月發布的數據顯示 2017年第一季度訪日外國游客數量達1375.73萬人。中國大陸游客在日本的消費額在所有國家和地區中居于首位 達到371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23億元)。但與去年第一季度相比 中國大陸游客整體和人均消費額分別下降4.7%和14.9% 其中人均消費額降至22.5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4萬元)。 據日本某商場的中文導購介紹 中國游客“爆買”熱度比以往有所消減。前年在中國游客中人氣最高的日本馬桶蓋、電飯煲已經不吃香了。去年客人最喜歡買的變成吹風機、剃須刀等小電器以及口罩、潤喉糖等。今年買這些的游客明顯又比去年少了。 然而 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游客不愿消費 而是把旅游支出的重點放在了不同的地方。從“爆買”轉變為體驗 似乎是越來越多中國游客的選擇。 比起跟團出游 近來更多的中國游客選擇以自由行的方式體驗異國風情。年輕人更愿意適當縮短在免稅店的停留時間 把重點放在觀賞美景、品味美食 甚至看場演出上。泡泡溫泉、去沙龍做美容、品嘗壽司、“和牛”等。 經濟和旅游發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幸福感。中國消費者已經不再滿足于基本的衣食住行 而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和服務體驗。 旅游觀的改變 隨著中國人的腳步越走越遠 人們旅游的心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人們是為了旅游而旅游 每到一個景點 匆忙留下一張“到此一游”的照片 如今 旅游對很多人來說是“享受世界” 這是一種人生態度的轉變。 現在 旅游也不僅僅是年輕人的“專利” 在很多旅行團中 經常可以看到銀發一族結伴出游。據業內人士表示 隨著人們養老觀念的變化 年輕人孝敬父母的方式不再局限于物質手段 而是更加關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很多子女請父母出游散心、鍛煉身體。 老人家也欣然接受這種“花錢買享受”的做法 而這在以前 很多老人都會認為是浪費錢。 廣東中旅新聞發言人王堅說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的目的正逐漸多樣化和個性化 20年前 旅游僅僅是因為好奇、見世面 如今 旅游是隨意隨心的 已從傳統意義上的觀光轉變成休閑度假、享受生活 還有不少人是為了增長見識、磨煉意志、與人交往 出游目的發生了深層次的改變。 在媒體工作的小許今年6月與“驢友”們去了一趟湘西鳳凰 在江邊的吊腳樓住了10天 吃飯、喝茶、曬太陽、發呆、和當地人閑聊。整個行程只花了2000多元 但卻讓小許樂不思蜀。小許說 之所以愛上這種“懶散”的旅游方式 是因為它能讓心情完全放松 達到真正休閑度假的目的 同時又能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 與別人交流感情 可以說這既是一種旅游方式 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由于日常生活壓力的增大 這種以旅游享受生活的方式受到了很多都市人的追捧 人們不在乎出去游了哪些景點 而更加強調休息和放松的質量。對很多人來說 旅游是用來調劑緊張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 在適合自己的旅游方式中 人們得到了真正的休息和享受。據國家旅游局統計 2016-2017年度旅游幸福指數為93.6 多元化的旅游選擇 真正提高了國人的幸福感。 和整個中國社會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一致 中國人旅游也正呈個性化發展:租車自駕、生態旅游、醫療旅游、養生度假、教育培訓旅游、海外游學和戶外探險等特色游越來越受歡迎 就連亞馬遜叢林、喜馬拉雅山和南北極地也成為了中國人的旅游目的地。這些進而帶動了租車、生態農業、戶外裝備、房車營地等產業的發展。 今天的旅游已不再與觀光或游玩畫等號 比如他的朋友中有人愛爬山 立志征服世界名山;有人愛動漫 會在某個漫畫開賣或上映時飛往日本;有人甚至購買房車或越野車欲行遍天下。 全民收入水平越過溫飽線后 人們便有了精神文化追求 追求的多樣化又使旅游有了越來越豐富的內涵。多種多樣的旅游持續炙熱 折射出當今中國人已形成一套不同以往的生存觀念和生活方式。 當今中國人不僅把休假旅游當做生活必需品 而且把休假旅游上升為一種權益去追求。近年國家在放假時間安排、帶薪休假制度等方面給予支持 正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這種需求和權益 這不僅是一種觀念進步 更是一種社會進步。 (責任編輯李秀江) (責任編輯:李佳佳) |